由于位于西域地域的锁钥之地,楼兰地域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幻化。在楼兰道这座历史舞台上,发生了许多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楼兰:汉朝谋划西域的桥头堡如今,许多人往往会将“楼兰”二字与神秘、苍凉、凄美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略带几分浪漫色彩。
而在历史上,楼兰的形象并非如此。两者之间可以说反差庞大。翻阅唐诗可以发现,楼兰多次泛起在李白、杜甫、岑参、王昌龄等诗人的作品中。
在赞美壮怀猛烈的将士们的诗歌里,楼兰代表的多是他们准备誓死攻破的目的。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诗中对楼兰的处置惩罚,自然有缘由。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曾在西域展开猛烈争夺。而夹在两强之间的小国楼兰,经常只有以两不冒犯甚至首鼠两头的摇摆以求得生存。
因为楼兰地处锁钥之地,且匈奴对其控制相对单薄,所以常被汉选作突破口。张骞凿空之后,西域各地与中原地域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楼兰需要为频繁经由该国的使团供应食宿,导致楼兰感应肩负极重,开始倒向匈奴一方,与西汉作对。楼兰的这些举动,引起了汉朝廷的强烈不满。
于是,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对楼兰举行了一场处罚性的军事行动。赵破奴在衔命出击姑师(即车师)之前,先率兵七百攻打楼兰。
楼兰王被俘虏后,楼兰降汉。这是汉与倒向匈奴的楼兰间的第一回合。此役后不久,楼兰又受到了匈奴的攻击,无奈之下,只好往汉与匈奴双方都派出王子作为人质。
李广利雄师第二次征讨大宛凯旋时,匈奴曾计划拦截,慑于这支军队的气势不敢正面交手,转而下令楼兰拦截后面的汉朝使者。对此,汉武帝十分气愤,便下令任正带兵从玉门关出发将楼兰王捕回长安。在受到责问后,楼兰王诉说了心事,并愿徙国入居汉地。他的话道出了楼兰作为小国的不得已,汉武帝也予以宽宥和明白,放他回国为汉监视匈奴。
楼兰王安归即位后,受到匈奴的反间,又走上与汉作对的门路。他的弟弟尉屠耆降汉时,详细陈诉了这些情况。
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上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安归。西汉立尉屠耆为新王,赐宫女作为夫人,还把楼兰国的国名改为“鄯善”。在尉屠耆的请求下,西汉又派兵在距离鄯善国都扜泥城不远的伊循城屯田,尉屠耆的政权由此获得掩护和牢固。
有学者认为,正是此时,汉将楼兰国都南迁到扜泥城,直接控制了原楼兰国都楼兰城。在东汉对西域的经略中,楼兰地域仍是汉与匈奴争夺的要地之一。
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衔命率队出使鄯善。鄯善王开始对他们十分敬重,后却突然懈怠。班超判断,这种态度的转变,肯定与匈奴使者也到了鄯善而鄯善王不知所从有关。
班超领导的36个部下,趁着大风出其不意地袭击匈奴使者的营帐,顺风纵火,一举扑灭了百余人的匈奴使团。此举让鄯善举国震动。
在班超的宽慰下,鄯善王表现归顺汉朝。经由几个回合的较量,楼兰最终归顺了汉朝,成为汉朝谋划西域的桥头堡和重要支点。李柏文书:折射历史风云1909年3—4月间,到场了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日本探险家橘瑞超 ,在楼兰地域发现了十六国时期的前凉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据推测,这位焉耆王是龙熙)的两封书信草稿,同时发现的另有内容和字迹与这两份草稿有关的表文等文书。
这组文书揭晓后,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回声。随之而来的争论更是连续至今。李柏曾泛起在史书中。《晋书·张骏传》纪录:西域长史李柏请击叛将赵贞,为贞所败。
经研究,李柏文书的内容与他北上攻击盘踞在高昌的叛将赵贞的军事行动有关。两封书信内容都是慰劳焉耆王,看似平淡无奇,像是分处两地的朋侪间的日常问候。而在字里行间却透露着非同一般的潜台词。
同一组文书中的“残文书”都泛起了“逆贼赵”等字样,所指自然是叛将赵贞。据推测,李柏给焉耆王写信,发生在攻打赵贞之前,他的目的是在兴兵前联络焉耆王从对方那里获得消息。对于李柏文书出自楼兰地域的哪座遗址、写于何年、信中提到的“海头”是那里等问题,在学术界均存在争论。然而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所言,李柏文书的发现,给学术界相识混沌不清的前凉时期楼兰史带来了一线灼烁和希望。
通过对李柏文书年月和出土所在的分析,可与其他前凉时期简牍、史籍所记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发生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大致勾画出前凉时期楼兰史编年的轮廓。原标题:见证历史风云幻化泉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春海。
本文关键词:亚博全站app,亚博登录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亚博全站app,亚博登录官方网站-www.sd-aks.com